世界快资讯:火箭发射探路降成本,太空经济打开新空间
“全世界的太空经济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成本。”一位投资专家说。4月24日,我国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国航天行业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必须面对火箭高昂的发射成本这一“拦路石”。不过,我国已开始探索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路径。可以预见,一旦实现成本持续下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下场切入赛道,给太空经济带来更多商业想象空间。
共同的成本难题
(资料图)
回望过去一年,中国航天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年实施宇航发射任务64次,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梦圆“天宫”;我国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嫦娥石”,中国再添“太空印记”;高分专项完成天基部分建设,遥感应用服务华夏,惠及全球;“羲和”“夸父”双星逐日,我国初步建立综合性太阳观测网;“句芒”就位,遥瞰祖国绿水青山,助力低碳减排;成功召开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推动构建新型空间伙伴关系,开创空间探索和创新合作新局面。
2023年,中国航天踏上新征程,对于商业化航天的探索也在持续推进当中,但与此同时,现代运输火箭高昂的发射成本正成为航天发展(000547)道路上的一块拦路“巨石”。
资料显示,运载火箭每次发射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此外还有设计和制造成本、场地费用、测控费用等等。
《航空知识》主编、中国科协航空科技文化普及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亚男曾公开介绍,目前,欧美的常规运载火箭,一次发射的总报价基本都已经超过1亿美元,例如美国宇宙神5和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娅娜5,发射报价分别为1.5亿美元和1.6亿美元,美国的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更是达到3.5亿美元。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发射报价要便宜一些,但是一次发射的价格也基本超过5000万美元。
“全世界的太空经济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成本。”职业投资人程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程宇指出,目前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还是可重复使用火箭。
在此方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曾因其低发射成本而名声远播,但由于其是一次性火箭,继续降低发射成本的空间有限。如今,长征八号火箭采用可回收式设计,以实现芯一级和固体助推器的回收,可以极大地减少火箭发射的成本,同时还大大缩短发射周期。
火箭发动机是关键
事实上,我国航天行业已在采取多种方式来降低成本。
一种是较为直接的“降本”。资料显示,根据所使用的燃料区别,发动机可分为固体发动机和液体发动机,相比之下,液体发动机在实现火箭可回收的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液体发动机一度被称作可回收火箭的“心脏”。目前,包括SpaceX、蓝箭航天等国内外厂商均以发展液体发动机为主要研发方向。
北京商报记者从蓝箭公司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该公司在发射使用更环保经济的液氧甲烷燃料火箭,其中,蓝箭公司在2022年12月就曾尝试使用更适合于重复使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将朱雀二号发射至太阳同步轨道。
此外,4月22日,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六院发布了三款为商业航天量身定做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其中的YF-102发动机是航天科技六院研制的中国首台开式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综合性能达到同类发动机的国际先进水平。
除了直接的“降本”之外,还有一种是相对间接的“增效”。“为了降低成本,在允许的情况下,一枚运载火箭会尽量多带几枚卫星,尽量‘满载起飞’。”王亚南曾公开表示。
近日,助力“满载起飞”的国内首款平板式卫星的1:1模型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上展出,该卫星为银河航天自主研发的可堆叠平板卫星。“多颗‘平板’卫星可以在火箭整流罩内,一层层整齐堆叠起来,使用四套压紧杆将卫星组合体压紧在火箭的适配器上,从而大幅节约整流罩内部空间。”银河航天研究员杨巧龙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同时,这种新型的堆叠压紧分离机构重量更轻,可以降低对火箭运力的损耗,一发火箭可以发射更多数量的卫星。”目前,该卫星的正样正在进行电性能测试,预计于2023年三季度发射。
太空旅游的畅想
“高成本”这块巨石背后,是太空经济广阔的想象空间。起源太空创始人、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苏萌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太空旅游便是成本下降之后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成本的下降是太空旅游能够快速发展的核心。”苏萌指出,太空旅游的商业化发展是宇航技术的低成本化发展、国家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必然趋势。
“目前太空旅游商业化相关的旅游产品价格依然异常昂贵,时常与‘奢华’‘炫富’等关键词一同出现。”苏萌表示,“受目前成本因素所限,太空旅游的单次票价在定价策略上不得不以奢侈品定价,普通人只能望‘空’兴叹。或许真正能普及的太空旅游票价还需要再便宜一百倍。”
不过,苏萌也指出,人类刚开始扬帆远航和飞机旅行时,也被认为是“非常昂贵和极度危险”,但从2001年美国富豪第一次商业化国际空间站之旅到今天已经过去了20多年,太空旅游的萌芽阶段已经发展完成,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不断探索“太空旅行”的商机,不断下降的成本和票价将为每一个地球人打开进入太空的大门。
此外,在程宇看来,太空经济前景广阔,在旅游以外,在太空上的科学试验也是一大重点。“太空的特殊环境对于科学试验是一个良好的场景。既可以在太空环境下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科学内容,也可以在太空环境下完成许多在地球无法完成的试验,比如育种。”程宇介绍,“这些内容是巨大的价值空间,但发射成本无疑是打开这扇大门的关键。”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程宇认为,想要打开这扇“大门”,美国SpaceX的经验或可供我国借鉴。据报道,SpaceX的猎鹰9和重型猎鹰火箭已具备重复使用的能力,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发射成本,猎鹰9和重型猎鹰火箭单价仅为美国同类火箭的一半,比曾经推出的性价比火箭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娅娜5还要低20%左右,此外,有消息称,星舰的发射成本已降至10美元/公斤。
程宇指出,SpaceX公司其实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他的系统工程能力和工业智能化能力,其中,要实现低成本快速迭代、快速生产,就要靠工业智能化。“传统上火箭设计需要实物发射验证,从生产、试验到分析都是高成本且缓慢的过程。但如果是在工业智能化平台上,设计修改的数据就可以传输到工艺和制造环节,形成相应的工艺指标和流程,在系统中自动完成验证,省去工艺生成和试生产的过程。所以,系统工程结合工业智能化平台,就可以省掉大量验证、调试、修改的成本和时间。”
在程宇看来,这些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航天要赶上,也只能在同样的道路上积累功夫。“系统工程上,中国的智能化程度可能还差一点;工业智能化方面,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责任编辑:冀文超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
世界快资讯:火箭发射探路降成本,太空经济打开新空间
-
多家上市银行净息差跌破“警戒线” 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稳息差
-
长安睿骋cc空调开关图解,睿骋cc空调使用方法 全球短讯
-
【天天播资讯】暴增!1700亿光伏龙头业绩出炉,多家机构增持
-
WTT球星挑战赛曼谷站直播赛程公布,国乒林诗栋等13人参赛
-
新华全媒+|江山壮阔 美丽中国——文旅博览会火爆折射文旅消费强劲复苏
-
全球快报:高速飞车完成国内首次全尺寸超导航行试验 速度将达1000km/h
-
全球聚焦:2023年“三支一扶”计划选派3.4万名高校毕业生
-
中经评论:现代农业要唱响“海洋牧歌” 环球资讯
-
长远锂科业绩坐上“过山车” 天天讯息
-
利物浦3-2诺丁汉森林:靠定位球取胜,但阵地攻防仍有问题
-
世界快消息!三步提升铁杆击球水平——“击毙”那根旗杆
-
最新资讯:天玑8100强芯 红米Note11T Pro低至1499元
-
当前焦点!冒充名媛招摇撞骗,《虚构安娜》原型交保获释
-
国联证券给予远东股份买入评级,费用管控良好增厚利润,扩产在即提高业绩_世界新要闻
-
世界热点评!三天摘三金!奥运冠军邹敬园:全力备战巴黎奥运会
-
每日信息:体彩中心:开奖号码有效 彩民有兴趣可申请现场观看
-
国瑞科技(300600)2023年一季报简析:净利润增24.54%,债务压力大-每日速读
-
2段奶粉吃到几个月换三段_2段奶粉吃到几个月|天天微动态
-
海明威没写过什么书_海明威没写过
-
安克创新(300866):4月24日北向资金增持19.61万股
-
环球通讯!陕国投A(000563):4月24日北向资金增持61.92万股
-
焦点速递!美国芝加哥再次迎来“血腥周末”:18人中枪 受害者包括3岁幼童
-
信息:国外动画专业院校排名 美国艺术留学,动画专业有哪些院校以及申请要求 - 百...
-
福耀集团:“曹德旺炮轰特斯拉涨薪”“宁愿捐款也不涨薪”系谣言
-
华大智造:2022年净利达20.26亿元 测序仪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天天快讯
-
潜能恒信: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210万元 同比下降79.12% 环球看点
-
倒顺词有哪些?_倒顺词大全
-
怪不得约翰逊肆无忌惮疯狂“摆烂”?三条“退路”被曝出! 当前要闻
-
西班牙司法和检察官协会宣布5月16日起无限期罢工-环球焦点
-
23甬投Y1今日发布发行公告-最新快讯
-
巨丰早评:主板注册制正式实施 交易规则改变 消息
-
2023东莞国际机电产品展览会11月召开-全球观热点
-
罕见好剧来袭!豆瓣5星飘好评,连追10集收不住-天天热资讯
-
2023年8月frm考试第二阶段报名截止时间是多久? 天天新消息